
作 者:曹仰锋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
如今,以云计算、大数据、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标志的“数智化时代”已经到来。数字化经济的浪潮为商业社会带来根本变化的同时,也为企业带来了创新发展和持续增长的机会。
当下,对企业而言,数
当然,对许多传统企业而言,数
01、重塑战略,未来的企业是“数智企业”
战略关注3个核心问题:长期基本目标的设定,重大战略措施及其优先顺序,以及基于战略目标的资源配置。
如果从战略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的数智化变革,笔者发现许多企业之所以在数智化变革上面临重重困难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,公司的核心管理层并没有在战略层面形成共识,并没有真正将“数智化”作为企业长期发展的基本目标,仅仅将其作为提高运营效率的手段,从而导致企业在数智化变革的战略方向、基本目标、重大措施,以及资源配置方面上不断摇摆。
如果企业领导层没有在数智化变革的基本目标上达成战略共识,没有形成战略定力,数智化变革就不会真正上升为企业的“一号工程”,首席数字官或者首席信息官(CDO/CIO)在推动数智化变革时就会面临诸多困难。
笔者最近调研了十几位企业的首席数字官(首席信息官),他们坦言在推动数
因此,推动数
事实上,在许多行业,数字正在重塑产业机构,进而重塑公司的战略。在数
02、重塑商业模式,为用户创造全场景价值
推动企业数
笔者的观察是,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中心的数
战略决定商业模式,商业模式是企业战略的载体。谈到商业模式,市面上有不少关于商业模式的图书,不同的专家学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什么是商业模式,所以商业模式的概念非常多。作为一名管理者,并不需要去追求精准定义商业模式,而是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。
笔者认为商业模式在本质上包含3个维度:价值主张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。
简单地说,价值主张就是要给用户创造什么价值,这是商业模式的基础,就是要识别出给用户创造的独特价值是什么?价值创造,就是如何为用户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,它关系到企业价值创新的重要措施;价值获取,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赚钱。如果一个商业模式没有赚钱的逻辑,这种商业模式就是不完整的,因为在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两个方面没有形成闭环。赚钱并不是要求企业必须当下盈利,但是,未来必须有赚钱的能力。一个不能为企业赚钱的商业模式,是没有持久价值的。
笔者以耐克为案例,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如何将数
耐克从2006年开始尝试将数
耐克还与苹果合作发布智能手表等设备,并将智能设备与苹果的数字音乐平台连接起来,让用户享受边跑步,边听歌的乐趣。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锻炼数据传递给了耐克的数字平台。
“直连用户”是耐克数
2010年,耐克推出了Nike+运动的app,再接着推出各种周边应用,形成一个互联网生态系统。Nike+是一个集运动数据统计app、会员福利、教练指导、全球活动、电商于一体的多功能数字平台,比如,可以使用Nike+ Running记录跑步的时间、距离、能量消耗等各项运动数据;使用Nike+ Traning学习健身课程、制订健康计划等。
最近这两年,耐克利用AI(人工智能)能力开发了Nike Fit App,用户只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自己的脚,就能设计出3D版鞋样,帮助用户找到最适合的鞋码。
从耐克数智化变革的战略路径来看,它以商业模式创新为出发点,利用数智化技术不断变革商业模式,进而带动产品研发、生产交付、运营、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数智化。
耐克商业模式数
全场景价值是指从空间的维度上拓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广度,全周期价值是从时间的维度上拓展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深度,二者的融合就是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生态价值网络。
03、利用数字平台,激活数字的价值
在企业数
智能互联产品包括3个共
利用智能互联产品,企业可以广泛搜集用户的行为数据,数据成为企业宝贵的资产,而要激活这些数字资产的价值,就需要有数字平台。
比如,海信在数
当然,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像海信、海尔、华为这样的实力,能够自己去构建数字平台。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,要善于利用第三方的数字平台,在这些平台的基础上,构建自己的数字中台。
比如,为了践行黑海战略,构建智慧生活的生态系统,海尔构建了卡奥斯平台,这个平台可以为众多的企业提供赋能,企业可以在卡奥斯平台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数字应用平台。
再比如,金蝶集团在向SaaS(软件即服务,Soft as a Service)模式变革中,坚持“平台+人财税+生态”的战略,投资构建了苍穹平台。苍穹平台本质上也是一个赋能平台,企业可以在苍穹平台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台,开发自己的软件应用。
不管是自己建设数字平台,还是利用第三方的数字平台,企业在数
04、构建战略协同机制,持续推动
推动数
由CDO或者CIO负责的企业数字化部门作为数智化变革的实施部门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战略系统机制。
第一,在组织上成立数智化变革委员会。这个委员会可以作为企业数
第二,在结构上建立矩阵式数字化部门。尤其对于拥有多业务的集团性公司而言,这样的矩阵式结构
第三,建立定期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的会议机制。由于数
第四,制定协同奖励机制,激发业务部门参与的热情。
总之,数
作 者:曹仰锋 香港创业创新研究院院长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
来 源:正和岛(ID:zhenghedao)